北京大学总裁培训网
工商管理创新(EMBA)总裁高级研修班

笔记分享 | 庄宁《开发区及科技园规划与建筑策划》

时间:2018-06-25 16:27来源:http://pku666.com/ 点击:

 
 
笔记时间
 
2018年6月23日-24日
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师
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
副总裁、总工程师
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管理
理事会副理事长——庄宁老师
为同学带来
《开发区及科技园规划与建筑策划》课程
 
 
 
以下是笔记整理如下
...
1
我国开发区建设与管理
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
 
土地清查是开发区以往发展模式的终结
1、规模盲目扩大, 土地闲置率
2、地价大比拼, 造成恶性竞争
3、土地管理混乱, 用地开发违规
4、土地管理混乱, 用地开发违规
 
大国崛起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态势
1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发展
 
 
 
△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: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;长期以来重引进、轻消化吸收和创新,造成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;以牺牲环境为代。
 
 
 
2、能源需求与国家利益
 
 
 
3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——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
 
 
 
4、资源匮乏与经济发展——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资源问题
 
 
 
5、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——我国未来发展面临的农业现代化问题
 
 
 
6、世界经济与中国金融发展
 
 
 
7、国际环境与国家领土安全
 
 
 
8、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
 
 
 
9、和谐社会建设与深化体制改革
 
 
 
10、高科技发展与建设自主创新型国
 
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,我国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,由“高投入、高能耗、高污染”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“低消耗、低污染、高效率”的集约型增长方式。
 
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
 
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我国发展的这一关键时刻, 提出了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,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、 转变增长方式、 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, 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。
 
科技创新、体制创新是开发区新的使命
 
△国家创新体系:
 
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、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,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。
二是建设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。
三是建设军民结合、 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。
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。
五是建设社会化、网络化的科技中介创新体系。
 
 
 
2
开发区的发展
历程与评价
 
开发区的定义:
 
1、城市经济学角度对“开发区”的定义:
 
△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,为了某种经济目的而设立的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实施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投资的特殊区域。
 
2、城市规划角度对“开发区”的定义:
 
△开发区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,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地段,进行综合配套成片开发的建设活动的区域。
 
国外开发区的发展历程
 
“经济自由区”(free economic area)
国际贸易与“自由港”、“自由贸易区”的发展(1547年~二战前)
经济全球化与“出口加工区”的发展(二战后~20世纪70年代)
信息时代与“科技园区”的发展(20世纪70年代后期)
 
国内开发区的发展历程
 
起步阶段(1979.4~1984.5)
发展阶段(1984.5~1992.3)
建设“过热”阶段(1992.3~1993.3)
清理整顿阶段(1993. 3~1994.6)
“二次创业”阶段(1994.6后) 
 
△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区:
 
我国开发区与“自由经济区”的区别:开发区是经济特区的延伸。
 
△我国开发区的目标:
 
通过实行特殊优惠政策,创造良好投资环境,达到引进外资及先进技术的枢纽作用;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,即:技术窗口、知识窗口、 管理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。
 
 
开发区的积极作用
 
1、国际角度:
 
城市开发区在世界各地盛行至今, 它的发展与其成效密不可分。 从世界角度看,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 
振兴出口工业,扩大对外贸易;引进先进技术,学习管理经验;增加外汇收入,扩大外汇来源;创造就业机会,缓和社会矛盾;繁荣地方经济,繁荣社会发展。
 
2、国内角度:
 
我国开发区发展至今, 在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作用, 即包含世界城市开发区的部分作用, 还包含自身特有的积极作用。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 
加快对外开放,吸引外商投资;引进新兴技术,促进产业改造;提高管理水平,推动体制创新;拉动经济增长,优化要素配置;聚集乡镇企业,整治城市环境。
 
3、开发区存在的问题
 
△产业空间存在的问题:
产业结构雷同, 区域分布平均;追求外资入驻, 忽视扶持民资;占用规模过大,土地利用率低;产业缺乏特色, 本地关联薄弱;企业配套不足, 缺乏服务设施。
 
△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:
农用地圈占泛滥, 耕地保护危机大;生产性项目不足, 房地产开发过度;工业区定位突出, 城市化建设不足;所在的母城扩张, 向城市边缘蔓延;开发区优势演化, 向改善环境过渡。
 
△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:
法制环境建设薄弱, 政策特区违规盲点;政府和企业界限含糊, 职权不够明确;经济调控运用不足, 行政管理干预较多。
 
 
3
开发区的产业结构
提升与管理创新
开发区产业结构定位与提升
 
1、产业结构演变
 
△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:
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:产业结构呈现简单——复杂、低级——高级转化。
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:劳动密集型——资金密集型——技术、知识密集型。
 
△产业结构的构成形态与城市形态有一定对应关系:
近代城市化的推动力和经济成就源于工业化的扩散。 每一次工业产业的革新与技术升级都将城市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。
 
2、产业结构研究与开发区发展的关系
 
△1984年, 首批开发区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生产技术。
产业结构: 以加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。
 
△90年代初,开发区引进力度加大,  “经济发展每年以25%-30%的速度增长,外贸进出 口和利用外资数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/6和1/4” 。
产业结构: 外资企业以港台投资, 小型企业、 低技术含量的加工业为主。
 
△1995年后,开发区政策优势淡化,原有产业扩散,周边地区竞争压力急剧加大。
产业结构:调整产业结构,促进产业升级,进行“二次创业”。
 
3、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
 
对策1: 培育建立区域产业集群
对策2: 营造产业集群的政府支持体系
对策3: 劳动力供给对产业升级的影响
对策4:培育第三产业、促进产业平衡
 
4、产业集群成功发展的条件:
 
以政府支持营造环境;以人才供给集聚动力;以诚信合作实现“共赢”;以服务支持提供保障。
 
开发区的建设管理与创新
 
1、开发区管理运作中存在的问题:
 
法制环境建设薄弱,政策特区违规盲点;政府和企业界限含糊,职权不够明确;经济调控运用不足,行政管理干预较多。
 
2、基于产业集群的政府支持措施,法制型\责任型\服务型政府:
 
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;优化创新工作环境;构建区域网络系统;引导园区产业发展;培育区域诚信文化;重视人才资源开发。
 
 
开发区的建设管理与创新
4
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学园区
高新技术开发区
 
1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定义:
 
高新技术开发区, 也称高科技园区, 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, 以开发高技术和开拓新产业为目标,促进科研、教育与生产相结合,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、 社会协调发展的地域。 它主要通过创造局部优化环境来实现高技术成果商品化、产业化和国际化。
 
2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:
 
第一阶段(1951-1980)——起步阶段
第二阶段(1981-1990)——快速发展阶段
第三阶段(19910-现在)——扩散阶段
 
3、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
 
高技术产业为核心, 自发形成;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, 政府规划和创建的模式;以高技术为核心,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组建形成;非正规开发区的发展模式。
 
 
 
科学园
 
1、科学工业园的概念
 
科技工业园——产业发展的综合体。90年代科技工业园区的一般概念: 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目的, 选择科研力量集中的区域开辟环境优越的地方, 集中风险资本、 技术人才和高科技企业,经过规划建设的科学和工业综合体。
 
△科学工业园的任务: 研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, 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。
 
2、科学工业园的发展历
 
第一阶段(1951-1980)——起步阶段
第二阶段(1981-1990)——快速发展阶段
第三阶段(1990-现在)——扩散阶段
 
3、我国的大学科技园
 
△我国大学科技园建立的背景: 我国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, 随着科技体制与教育体制的改革, 大学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; 我国大学科
技园的建立是作为这些新兴产业的综合体和聚集空间。
 
△大学科技园的作用: 推动大学的新发现和新思想向社会扩散, 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财富。
 
△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情况:   目前我国已建立43个大学科技园, 共有入驻企业5500多家。2001年销售收入579亿元,利润53.6亿元,在孵企业总数2276家,累计孵育毕业企业923家, 其中已上。


上一篇:笔记分享 | 艾学蛟《企业危机管理与有效谈判》

下一篇:课程回顾 | 钟朋荣《企业创新转型》
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