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盛和夫答阿里巴巴干部问题:人与经营的关系
时间:2017-10-19 10:50来源:http://pku666.com/ 点击:次
1、个人修行和经营企业有什么关系?2、员工第一还是客户第一?3、领导人怎样才能达到一等资质---深沉厚重4、日本家电大企业为什么衰落?5.如何修炼自己的人性?
马云:
想提问的人可以自由发言,我们是一个非常自由的组织。
稻盛:
完全可以自由提问,但是,提太难的问题我或许答不上来,到时请你们原谅。(笑)请提问吧!
稻盛北京公司曹先生:
请白博士先先提一个问题。
白博士问:
1、个人修行和经营企业有什么关系?
稻盛答:
这一点刚才也讲到了。马先生说“工作和修行完全是一回事,自己就是在工作中修行的。”这样有分量的话,能够脱口而出的经营者,我从没见过,马先生是第一个。我这么说,决不是恭维。具备如此丰富人性的经营者,我还没遇见过。能说出这种话的优秀的经营者乃是凤毛麟角,这让我很惊讶。这不只是头脑聪明,而且人性丰富。
我65岁时在禅宗的寺庙里出家修行。正如马先生所说,像我们这样的人,就是去寺庙修行,也难成正果。好在幸运的是,我们都在优秀的企业里工作,我认为这就是我们修行的场所。在这里有痛苦也有快乐,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,这同僧人在寺庙里修行完全是一回事。我认为,通过工作修行的人,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格,塑造自己丰富的人性。我完全赞成马先生的这一观点。
我已经82足岁了,是马先生的父亲或叔叔的年龄了。虽然仿效僧人在寺庙里修行了一段时间(约一个月—--译者问过稻盛本人),但我想,基本的修行是创建公司55年来,通过工作进行的修行。
日本有“酒肉和尚”的说法,是指不守戒律、品行不端的僧人。我的修行很不到家,到了这个年龄连香烟都没能戒掉(笑)。
女性干部A问:
2、员工第一还是客户第一?
刚刚提到两个公司的理念比较相近。我也看稻盛先生的书,有一个疑问。您说京瓷的经营理念是,让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双方面幸福的同时,为人类发展和社会做贡献。我粗浅的认为,公司把员工放在了第一位。我们阿里巴巴有一个信条就是说,客户第一,员工第二,股东都没有提到。我想听听您在这一点上是怎么看的。
稻盛答:
既然做生意,“客户第一”乃是理所当然。这一点,不说大家也都懂。所以我在经营理念中没有特别强调。我认为,企业经营的目的,首先要让聚集在企业里的员工们真正在物质和精神上感受到幸福。营造这样的企业环境,我认为是第一重要的。当员工们获得物质和精神幸福的时候,他们自然会懂得,因为有了客户,才会有自己的幸福,所以他们一定会努力做到客户第一。
在说法上把哪个放在前面,哪个放在后面,实质上都一样。
白博士:
这一点马云先生怎么看?
马云:
我同意稻盛先生刚才的讲法,毫无疑问,我们两家企业可能都没有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,就是西方的纯资本主义的思想我们未必认同。我们也纠结过很久,到底是员工第一还是客户第一。但是我们觉得公司培养大家感恩之心的时候,是因为客户把我们聚集在一起。我们把客户放在第一,也就是让员工产生感恩之情。因为不是公司付我们钱,不是股东付我们钱,而是客户付我们钱。从我们成立的第一天起,我们就希望为客户、为社会提供独特的价值。这是我们员工聚集起来的原因。
第二,我们曾经经历过中国社会很纠结的时代,也就是大锅饭时代。我们担心如果把员工放在第一的话,会变成大锅饭那样子。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聚集在一起是为了什么,我们成立这家公司是为了什么,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活得好,而是为了社会,为了客户更好。所以这几年我们越来越明确出,只有客户活得好,我们才能活得好。只有社会稳健发展了,我们的企业才能稳健发展。这不是理论,不是大话,而是我们真正相信的。
所以我们俩的想法是一样的。只是在不同的时期,以及历史的原因大家有些稍微不同而已。
白博士:
我相信这就像是太极的阴和阳,阴中生阳、阳中生阴。客户好员工才好,员工好客户才好。
稻盛北京公司曹先生:
稻盛在日航重建一开始就提出,新生的日航首先就要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。但日航是服务性企业;破产了,国家出钱注资;因为破产,银行损失了5500个亿(日元);44万股民的股票变为零;而且要裁减1/3的员工;还要削减留任员工的工资。这时提出员工第一,日航就有干部反对。与稻盛争执起来,稻盛把毛巾丢到那位干部的脸上(因生气)。
女性干部B问:
3、领导人怎样才能达到一等资质---深沉厚重
我看到稻盛先生的书里提到,作为一个领导者,深沉厚重是第一资质;磊落好勇是第二资质;聪明辩才是第三资质。(这是中国明代思想家吕新吾所言---译者)我想作为一个领导者,聪明辩才肯定是基础啊,我想请教一下作为一个像我们这样的领导,有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深沉厚重的这种境界。
稻盛答:
所谓“深沉厚重”就是“心术高尚正直”,关键是这个人的“心”,也就是他所持有的思想哲学,这是最重要的。我认为吕新吾讲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我在挑选接班人的时候,不是只看能力。经营能力、技术能力、经营战略,这些方面的能力当然很重要,但是,只看能力是不对的。最重要的是这个人的“心灵”,这是第一位的。所谓“心灵”,最重要的就是诚恳善良,就是要具备慈爱之心,利他之心。所谓第一等资质的人,就是具备这种美好的善良之心,具备丰富人性的人。我会选择这样的人当接班人。当然,缺乏工作能力也不行,会做事是前提。
在公司工作,有苦恼有喜悦,刚才马先生讲了,我们就是在工作现场修行。在这样的修行中,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人格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我参与了日航的重建,我必须决定我离任以后的接班人。在日航有许多日本最有名的东京大学出身的干部,他们头脑活,能力强,精通战略战术。我只是临时当会长,重建成功后我就要退任。那么这副重担托付给谁呢?结果,我选择了一个完全没有经营经验、在现场吃苦耐劳的飞行员。从他屡次发言中,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品格非常高尚的人,我把他选为社长。他沉着坚定,发挥他优秀的人格,把日航管理得非常出色。我觉得我的选择没错。
稻盛北京公司曹先生:
这位社长开了35年飞机,加上演习时的5年,总共开了40年飞机。他当时是飞行部门的负责人,但他没有经营经验,他把日航经营得很出色。
男性干部A问:
4、日本家电大企业为什么衰落?
在八九十年代,日本有很多家电企业如索尼、夏普、松下。但在2000年后,互联网兴起的时候,他们并没有抓住互联网的潮流,也许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错误,但感觉整体上都没有赶上这一波,是不是互联网的竞争都偏重一些小而美的竞争。我问这个问题也是因为阿里巴巴也逐渐变成一个很大的企业,跟我们的竞争也是互联网上一些小的企业,我想问一下,有没有一个总体上需要反思的、可以提高的地方。像日本这些大的家族企业的竞争以及与小公司之间的竞争中,有什么内在的弱势。也就是大企业的弱势是什么?
稻盛答:
日本的家电企业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,是最繁盛的时期,发展非常迅速。后来出现了所谓“泡沫经济”。但是,泡沫破裂后,景气并没有恶化,一直到进入2000年代后,并没有出现经济萧条。在这期间,日本大企业的经营者们安于现状,“居安不思危”是衰退的原因之一。
同时,当时日本家电行业的领导人,都是在日本富裕以后的环境中成长的,现在五十多岁,他们都没有吃过苦头,这一批人接了班。他们缺少一种“气魄”,缺乏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中统率自己的团队奋勇前进的、热烈的“斗志”。这不是头脑聪明不聪明的问题,首先他们就没有斗志。出生优越,毕业于名牌大学,在四平八稳的环境中成长。这批人当上了领导人,我认为这就是日本家电企业衰退的原因。缺乏“燃烧的斗魂”的人不能当领导人,日本家电企业的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。
还有一点,就是对继承人的教育做得不好。日本的大企业一般四年,长也不过五、六年,社长就要换人。对要换上来的接班人如何教育非常关键。自己的后继人是否具备优秀的经营者的资质?为了培养这种资质,该如何进行教育?这个问题没解决好,我认为也是日本大企业衰落的一个原因。
在这里,我不是要说别的公司的坏话,为了学习交流举个例子。比如,当今索尼公司的衰落,就是因为接班人没有选好。连着第二、第三代,用我的话来说,是选了一些“不顶用的人”。我认为这就是索尼衰败的原因。索尼从井深大、盛田昭夫两位创业者开始,到了大贺先生这一代,虽然不是最佳人选,但还勉强说得过去。但后来,特别是出井先生以后就不行了。我想,如果马先生当时在日本,也会一眼看出当时的后继人不合格。我在索尼凋落以前就已经看出,这样下去索尼肯定不行。
阿里巴巴创建才十几年,马先生还很年轻,也许还不用担心。但经营企业,让什么样的人来继承事业,这是最关键的问题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今天马先生把这些年轻干部聚集来,利用一下我来的这个机会(笑),认真提问,认真学习,我觉得这样做就很了不起。利用各种机会,对年轻人进行教育,这个做法很棒!
可以允许我现在抽一枝烟吗?(要烟灰缸)
马云:
可以、可以。(马云陪稻盛抽了一枝烟)
我觉得接班人是整个文化传承的关键。我想等到60、70岁再找接班人已经很麻烦。我们这里每个人都应该有接班人,如果没有的话,他们的工作都是不合格的。
稻盛:
你说得很对。所以我刚才称赞你了不起。
马云:
等脑子糊涂的时候再找接班人肯定是不行。就像生孩子一样就得身强力壮的时候生孩子。(笑)
稻盛:
确实是这样,年纪大的时候生出的孩子可能真不太好。(笑)
男性干部B:
5.如何修炼自己的人性?
刚才您讲到利他之心非常重要,又讲到无私之心非常重要,另外又讲为了众心又必须具备斗争心。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怎么通过日常的工作实际上去掌握?
稻盛答:
我想你在工作上也很辛苦吧。遭遇各种各样的难关,碰得头破血流,伤透了脑筋;而工作顺利时又会很开心。这样的困难或顺境就是塑造自己人格的修行。刚才马先生讲了这一点。正是在碰上各种难题、难关的时候,正是在摸爬滚打的过程中,在无论如何也要努力解决难题、超越难关的过程中,才能培育自己的人性,提升自己的人格。
有时候,不管如何努力,不管怎样绞尽脑汁,问题还是不能解决。不打开“心眼”,就看不到事物的真相,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。我认为精神力的提升,归根到底要看你在工作中经历过多大程度的考验和磨难。
上一篇:强大的商业分析能力是怎样炼成的?
下一篇:关于老板的“假话连篇”,你曾信以为真吗?